漫步海珠,鳞次栉比的建筑正悄然贴上“绿色标签”。
记者获悉,2025年上半年,海珠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总新开工工程面积的75.21%。新建绿色建筑工程三星级2个,二星级8个,一星级2个,新建工程和已竣工工程绿建面积均达100%。琶洲在建的大型公共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30%,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100%,“会呼吸”的绿色建筑正成为海珠的崭新标配。
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披上“节能新装”,到传统工业迈向“绿色智造”;从绿色金融工具激活生态资本,到城央湿地释放澎湃“生态红利”,海珠区在建筑节能、工业转型、绿色金融、湿地生态多个关键领域协同发力、亮点纷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在建筑领域,海珠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亮眼,保利广场制冷机房改造项目与富力天域中心节能改造项目双双入选广东省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第二批)。富力天域中心引入AI节能技术智慧云控系统,为40层写字楼空间的中央空调提供实时优化运行策略,助力项目全年综合节能率达21.51%。广州保利广场则通过制冷机房变频改造与智能控制算法升级,显著降低能耗,累计节约电量183.4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503.9吨,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贡献了坚实的海珠力量。
呼应全国低碳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主题,海珠区工业领域的“绿色革命”如火如荼。
以绿色“智”造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打造“‘数字’+工厂”,新增智能产线实现工序级精准管控,大幅提升效率、减少浪费,获评2025年度广州市“绿色工厂”。广州沥滘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在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上被中国投资协会评为2024年度“零碳工厂”标准试点,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水务企业。这些标杆正引领海珠工业企业从能源利用、产业结构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方位迈向绿色升级。
海珠湿地作为城区的“生态明珠”,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湿地不仅擦亮了海珠绿色生态民俗文旅名片,实现了“客流”向“商流”的高效转化,还形成吸引高端企业和人才落户的“虹吸效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广州秘书处在此挂牌,3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载体、4个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30家省级大数据骨干企业、13家省级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在周边汇聚,形成了环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带。
从传统工业的绿色蝶变,到城市肌理的低碳重塑,再到城央湿地的生态价值转化,当“无废城市”实践逐步打通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大循环”,海珠正以“绿”为笔,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画卷。
采写:南方+记者 吴雨伦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新玺配资-新玺配资官网-深圳配资-股票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