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清运能否更静音?装修垃圾预约可否更方便?夜公园和夜市能否更多些?……今天,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郜红建走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并接受采访。新民晚报记者获悉,上海正多措并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便民服务,实现“减时减噪减扰”,制定规范外摆位新规,营造更“静、净、便、美”的宜居城市。
生活垃圾清运更“静音”
环卫车收运时间太早、设备噪声太响、垃圾桶“游街”太凌乱……今年,生活垃圾清运扰民治理被纳入上海绿化市容行业“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对此,郜红建表示,今年行业系统聚焦“减时、减噪、减扰”目标,逐步实现清运对居民生活影响的最小化,治理成效初显:“年初以来,市区两级已梳理出104个重点问题点位。截至目前,已有86处完成整改,其余点位正按计划推进中。”
郜红建表示,绿容部门通过“箱子、袋子、车子、轮子、路子、册子、桌子”七方面,构建了清运扰民治理框架:引导小区垃圾箱房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湿垃圾“自动倒袋”设备;在部分条件成熟区域探索“袋装收运”模式,将垃圾袋直接装载至车辆,替代传统“翻桶”作业,减少桶的碰撞声;全市约5000辆清运车辆中新能源车已超1500辆,部分车辆加装了橡胶防撞条与软质包角,减少机械撞击声;推广橡胶静音轮垃圾桶,减轻推行滚动声;试点建设智慧清运线路,提升作业调度精准度与实时监管水平;加强作业人员规范化培训;推动多方协同,提升属地协同处理能力。
“通过技术优化与机制协同并行推进,全市清运扰民治理工作已逐步实现从个案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为市民营造更加安静有序的居住环境。下一步,我们会推进‘七子’措施深化落实,推动垃圾清运向更安静、便捷、整洁、友好的方向迈进,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市民生活品质。”郜红建说。
“回收箱”预约装修垃圾清运
夏天是许多家庭选择装修的高峰期,小区里装修垃圾不可避免地增多,投诉也相应增多。装修垃圾清运,是否也有更迅速、更干净、更安静的“妙招”?对此,郜红建透露,本市正指导各区因地制宜推广专用回收箱等新型收运模式,今年全市将推动新增500个(累计2000个)小区使用专用回收箱,上半年已新增275个,完成年度计划量的55%。
专用模式如何操作?他以普陀区推出的业主与清运企业间“一键直约清运”新模式为例表示,在预约环节采用“一键式”操作,用户在平台可快速下单,操作便捷度与线上打车相似。市民可按照需求“定时定点”预约投放,避免装修垃圾随意堆放。而在清运价格方面,严格执行区里公示的价格标准,完成清运后提供清晰、透明的费用清单,杜绝“乱收费”。
他还透露,下一步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将开展“规范住宅装修垃圾收运服务专项行动”优化收运服务:“一是健全预约清运管理体系,推进各区完成区级平台建设,平台中设置居民端、企业端的反馈渠道,逐步将区级平台接入随申办和随申办市民云。二是加强服务规范透明,督促各区建立‘一小区一档案’,在线展示收运单位、清运价格、短驳单位、短驳价格、监督方式等信息。三是提升源头管理水平,联合房管、城管等部门指导各区开展培训、联合执法检查等行动,督促物业企业等加强源头管理。”
24小时开放公园已近八成
夏夜微风拂面,不少市民喜欢出门逛公园。今年,上海继续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全年计划新增20座24小时开放公园,涉及8个区。截至6月底,本市522座城市公园中的398座已实现24小时开放,占比高达76.25%。
针对市民关心的管理举措,郜红建认为,24小时开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听取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他表示,在开放过程中,市区公园管理部门遵循几条原则:一是结合公园微更新,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提升公园整体品质;二是科学制定开放策略,规划开放区域,通过灯光、安防、广播、一键求助等的改造保障夜间游园安全;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社会共识,加强秩序管理。
下一步,本市将全面推动公园开放后管理服务提质升级,完善24小时开放管理制度,细化并公示游园管理细则。完善夜间服务保障,细化特殊区域管理,依据游客量规律动态配置安保、保洁人员,并合理设置标识。此外,本市鼓励推动社会化共管新模式,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动,形成“多格合一”管理模式,将开放式公园纳入日常巡查。建立健全“市民园长”制度,搭建意见收集平台,发挥市民园长和志愿者作用,提升市民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正制定外摆位设置新规
城市的宜居不仅要有绿意,也要有活力。郜红建透露,近日,市绿化市容局正会同市商务委、交通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位设置提升街区“烟火气”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是为了统筹好‘放’与‘管’的关系,做到‘活力’与‘秩序’的平衡,最终实现‘有烟火无油烟,有人气不堵路,亲民不扰民’的目标。”他说。
目前,全市共有设摊点位997处,其中管控点66处,疏导点438处,特色点493处(含“外摆位”376处、特色集市117处),其中大部分特色点都进行了“外摆位”的设置。目前,全市各区均已在各自公众号上公示了设摊“一张图”(划定的设摊开放区域)、“一张表”(明确设摊的点位信息)、“一套流程”(为社会提供申请设摊的渠道,包括流程、电话、联系人、管理部门等),并着力拓展形成一套治理办法、一批典型案例和一批自律组织。
在7月召开的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申报的“优化设摊管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案例入选市级部门“十佳创新实践案例”。郜红建表示,下一步,本市将重点聚焦“外摆位”的规范设置,用“外摆位”丰富社交互动场景、提升民生服务体验、激发社会共治活力,让“外摆位”更显上海特色、更具潮流品位、更有烟火温情,惠及更多市民群众,助力经济发展。
新玺配资-新玺配资官网-深圳配资-股票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